互联网产品构建战略
这几天一直在做一些产品方面的调研,自己看了一些资料,组内也有一些分享,感觉收货很大。
用户产品不同于商业产品,用户产品需要传递给用户一个有效的价值,而这个价值是通过产品的用户体验实现的,这与商业产品不同(比如凤巢的价值不是通过凤巢平台的用户体验表现的,而是通过百度巨大的入口流量体现的)。
进入壁垒
做新产品要明确它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?并且这种价值是不是我们可以有“核心竞争力”的提供。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涉及到了进入壁垒的难易,有三个主要因素:技术、成本和对特定资源的持有。
如果没有壁垒,那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:在有限的蓝海时间(竞争对手尚未加入)内,如何建立自己的用户群和壁垒?建立壁垒的思路,不仅在“守城”的时候有用,“攻城”的时候同样有用(知道对方有什么壁垒,自己有什么优势,才能遇见到打破壁垒的办法)。
用户体验
用户体验三原则:别让我等、别让我想、别让我烦
- 别让我等:用户的满意打开时间是2秒以内,如果超过这个时间,用户就会逐渐关闭网页。这里涉及一个问题,就是网民的终端和网速均不相同,有必要实现差异化的页面内容,以便应对炫丽的产品效果在低网速的用户那体验很差的问题。
- 别让我想:包装好网站,给予用户明确的指引,降低其学习和接受的成本。在汇报PPT的制作中,这点也非常关键。可以经常发现,汇报时候老板经常问的一句话是“你想说什么?”,出现这种情况通常说明整个PPT逻辑没有直指主题。如果一个汇报PPT还需要老板去理解,去帮我们把思路和表达的观点理清楚,这不是让人家太累了么? 所以,我的leader经常对我说,汇报的时候一定要用倒叙,先讲怎么做,再将为什么这么做;别讲过程,只讲结论。在玩游戏中,不要让用户思考也很重要,我经常玩游戏半个小时内没搞明白就失去兴趣了,相信大部分人也如此。所以像“植物大战僵尸”这一类的无脑游戏会风靡全球。
- 别让我烦:缩短用户达成其使用价值的路径也非常重要,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注册。曾几何时,每个网站都需要用户注册一大堆东西,在这个过程中流失掉的用户占了非常大的比例。现在电商网站都学聪明了,仅需要用户写个邮箱和密码,至于邮寄地址等用户下单的时候再填写,并支持用户用其他常用平台的账号登录,极大的减少了注册成本。
有一个例外是营销方面的产品,比如肯德基的优惠券,使用特别麻烦,每次使用只能挑选固定的几样搭配,而且很多优惠券只能在特定的时间使用。这是典型的让用户烦的产品,表面上看它提供了糟糕的用户体验,但这是一个典型的营销上的价格歧视,“让用户烦”是这类产品必须具备的一种产品体验,就是通过“让用户烦”来区分各个消费档次的客户。
平台优势
在BAT这样的巨头公司工作,关键的关键是怎么利用平台优势。 腾讯凭借着平台优势+微创新的理念,已经在数个关键领域干掉了原有的领先者。Robin也提过百度做事的原则:有助于加强搜索优势,或者利用搜索优势可以做好。第一项是加强平台优势,第二项就是利用平台优势。
平台优势的转化率是如何确定的呢?有三个因素:
- 展示面积与频率:对腾讯来说是在QQ平台上的标签面积,对百度来说是广告展现的面积,对阿里来说就是其众多的商家;
- 平台用户和被拉动产品目标客户的重叠度:对腾讯来说,在QQ上推送花边新闻比正式新闻有效;对百度来说,通过搜索关键词做为纽带会被门户的泛投广告有效;对阿里来说,支付宝、物流作为购物的重要一环在阿里系内部有着众多的应用场景;
- 封闭体验:对于腾讯来说,相册和邮箱这种会与QQ形成体验累加的应用,拉动效果会非常好,反之搜搜和拍拍就拉动的比较差。因为QQ是通讯和社交的媒体,而邮箱是有助于通讯,相册是有助于社交的,他们会与QQ形成体验的闭环(相互促进)。同样,hao123、贴吧、知道和百度搜索也有类似的效果。而物流对于网购的封闭体验是极关键的一环,不做物流也是马云犯过的少数几个重大错误。
所以除了埋头做好事情本身外,更重要的是想想如何利用已有的平台和资源进行拉动,是不是能够形成互相促进的“封闭体验”?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